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 吉林省科普创作网(www.jlkpzjw.org.cn)

广告位 728*90
广告位 1200*90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科普动态 >

《闻道与问道》推荐—用科学方法做好科普

时间:2025-04-20 10:23|来源: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编辑:李娇|点击:
       不久前,大鹏联系我,说他的一本新书即将出版,特意嘱我作序谈谈想法,我欣然应允。大鹏说我是他的科普领路人,此言非虚,毕竟他是我到中国科普研究所工作时刚入职的“新兵蛋子”。虽然他本科和研究生所学的专业与科普本身相关性并不强,但是这些年来,他自己下了不少工夫,恶补科学史和传播学方面的知识,而且也不断地有新的科普作品问世,可见“一万小时定律”还是有效果的。
       科普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事情,做好科普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因而就有必要做好科普的专业化建设。《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学校要加强科学教育,不断提升师生科学素质,积极组织并支持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能力培训,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等加强对科普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推进科普智库建设。”《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建立高校科普人才培养联盟,加大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力度,推动设立科普专业。”同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也提出,“师范院校普遍建立数学、科技、工程类教育中心,加强师范生科技史教育,提高科普传播能力。”这也就要求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待科普,推动科普成为一个专业。
       而要让科普成为一个专业,就必然需要有一些可以参考的教材,操作手册,指南,等等。大鹏即将出版的这本书应该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因为它的目标受众是已经奋战在科普一线但希望能更加有所精进的科普从业者,以及意欲从事科普工作但有些不得法的“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落实好“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要求,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科普实践,也需要在研究层面进行深入探索。从实践中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方法,同时用这些模式和方法去指导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把科研做成科普和把科普做成科研的并驾齐驱。一方面,我们需要将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成果用科普的方式传播给广大公众,让公众理解科学,进而对科学形成理性的认知;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用做科研的态度来对待科普,扎实地开展研究,形成一定的学术成果。
       纵观全书,大鹏分三个部分论述了科普相关的问题,包括基本理念,变与化,以及科普方法,可以说这是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研究方式,最终把落脚点放在了做好科普的方式与方法上,而这也是大鹏近几年一直关注的方向。当然,从纯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在第一部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果后续有可能,建议可以进一步厘清科普与科学传播这两个近20年来在学术界一直“纠缠”的术语之异同,从“道”的层面上做一些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当然,作为一本科普人员如何开展科普的“手册”,这本书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也是值得科普从业者用一点时间去阅读、学习和实践的。正如大鹏在书中所言,科普(科学传播)一定是关于科学的传播,对科学进行的传播,传播的是科学,同时也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传播。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包括科研人员在内的科普从业者做好科普提供一些思路和见解。
       自从走上科普研究之路,我就想着写一本关于科普的科普书,可是一直没能如愿,今天大鹏这本书的出版也算是实现了我的愿望。虽然离开科普所已多年,但是我一直关注着各位同事的发展,看到我们一起奋斗过的中国科普研究所的各位同仁不断成长进步,我感到很欣慰,也期待中国科普研究所这个大平台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推动科普理论、实践、政策和国际比较研究再上新台阶。                                                  
任福君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二级教授
中国科普研究所原所长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原副理事长
广而告之
广告位 300*300
广告位 1200*90

吉林省科普创作网 www.jlkpzjw.org..cn | 投稿邮箱:jlskpzjxh@163.com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 | 吉ICP备2021008712号-1